
无论是水果刀划伤还是手术伤口,或者是摔倒时造成的伤口,人体的自动修复系统都会自动使伤口愈合。小伤口几天就能痊愈了,大伤口则需要更长的时间。平时在对伤口进行包扎之后,都要对伤口进行定期检查,以确保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任何早起的不良症状反应,而要检查就得剔除敷着的胶布绷带,重伤时进行此项操作病人尤其觉得痛苦,也很容易造成感染。在慕尼克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,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检测伤口感染的指示剂,当遇到感染的情况就会变色,轻松解决了剔除胶布绷带的麻烦。

研究人员Sabine Trupp博士称,这种指示剂主要工作原理是,根据测量酸碱性值,也就是PH值的不同的变化做出反应。健康的皮肤或者已经愈合的伤口,通常表现出的PH值都低于5。如果此值还在增加,并上升到6.5〜8.5范围内,指示剂的颜色会变成紫色,则表明很可能已经感染了。
此外,要把握指示剂效果的准确性,还得明确一些具体的条件,例如说各种药料和石膏是否碰到伤口等。目前这种指示剂根据PH值变化的颜色,都在正常PH值的范围内,初步用于检测伤口是否感染或者愈合是非常成功的。这种技术有望会很快实现商用,主要用于制作有指示功能的绷带。